AI報你知

無人車來襲
相關圖片1-無人車來襲

🚗你搭過沒有駕駛的計程車嗎?別懷疑,這不是科幻電影,而是 2025 年現實生活的日常。

 

你可能已經聽過「無人駕駛」或「自駕車」,但它到底怎麼自己開?其實,無人車就是把人類開車的「眼、腦、手腳」換成科技:

👀 眼睛:感測器看世界

  • LiDAR(雷射掃描):像蝙蝠一樣,用雷射「看」四周,建立立體地圖。
  • 攝影機:看紅綠燈、標誌、行人。
  • 毫米波雷達/超音波:偵測近距離障礙,避免撞到東西。

🧠 腦袋:AI 判斷行動

  • 分辨「這是行人還是塑膠袋?」
  • 決定什麼時候煞車、加速、轉彎
  • 透過深度學習模型學習數百萬公里經驗

✋ 手腳:控制系統快速反應

  • 車上的電腦會即時控制方向盤、油門、煞車
  • 反應速度比人類快,讓車行得更平穩安全

🌎 國外案例:無人車已不是夢

  • 美國 Waymo:每週超過 25 萬趟 Robotaxi,完全沒司機,乘客只要按手機 App 就能上車。
  • 中國百度 Apollo / 小馬智行 / 文遠知行:北上廣深大城市跑得飛快,也跟 Lyft 合作進軍德國與英國
  • 日本東京:Waymo 與計程車公司合作,計畫在 2025 年推出無人計程車。

這些案例告訴我們:無人車不只是科技實驗,而是正在改變日常出行方式。

 

🇹🇼 台灣案例:沙崙、淡水

  • 沙崙智駕測試實驗室(台南)
    封閉測試場域,有多種交通場景,讓無人車練習「感知、判斷、控制」。低速測試,安全又可靠,是台灣無人車技術研發的重要基地。
  • 淡水自駕巴士
    在固定路線測試自駕接駁,速度 20–30 公里/小時。雖然路線短、車少,但已經能讓居民和遊客親身體驗自駕車。

🌸🍫南投也有呢

南投巧克力咖啡節(巧咖節)在活動期間,推出短程無人接駁小巴,連結「會場站」與「花海站」。車程約 5–10 分鐘,時速 20–30 公里。雖然只是節慶體驗,但讓民眾在花海和咖啡香中感受科技魅力。

 

🔑 小結

無人車技術的核心就是「看得清楚、想得聰明、動得快」。

  • 國外已經商業化,乘客能直接用手機叫車上路。
  • 台灣則從 沙崙測試場 + 淡水接駁 + 活動示範 積累經驗,逐步走向實用化。

想像一下:不久的將來,只要系統叫車,就有一輛 完全自動駕駛的小巴 停在面前,帶你安全抵達目的地。
未來的出行,可能比你想像的更快、更安全,也更有趣!

 

使用工具:chatgpt、Google Gemini

資料整理:南投縣政府計畫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