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十月底,街頭巷尾總是被南瓜燈、糖果和搞怪裝扮包圍,
萬聖節早已從「驅鬼儀式」變成一場全民創意盛會。
但你知道嗎?這個看似可愛又歡樂的節日,其實源自兩千年前的「防鬼行動」!
👻 從驅鬼到變裝:萬聖節的「進化史」
最早的萬聖節起源於歐洲凱爾特人的「薩溫節(Samhain)」。
當時人們相信 10 月 31 日是陰陽界最接近的一天,
亡靈會回到人間遊蕩。
為了防止惡靈作祟,人們披上動物皮、戴上面具、燃起篝火,
試圖嚇跑那些不速之客。
沒想到幾千年後,這場「驅鬼儀式」竟然演變成一場比誰的變裝更吸睛的派對!🤣
⛪ 教會命名,「Halloween」就這樣誕生
中世紀時期,基督教會將 11 月 1 日訂為「諸聖節(All Saints’ Day)」,
而前一晚便被稱作 All Hallows’ Eve。
隨著語音轉化,這個名字漸漸被簡化為我們熟知的——Halloween!
🎃 萬聖節大遷徙:從歐洲到美國
愛爾蘭移民將這個節日帶到美國後,
加入了南瓜燈、糖果與「不給糖就搗蛋」的趣味習俗,
讓萬聖節徹底從「驅邪」轉型為「歡樂狂歡節」。
到了現代,更是成為孩子最期待、創意無限的節日之一。
🌏 台灣的萬聖節,越來越熱鬧
台灣大約在 1980~1990 年代開始跟進萬聖節風潮,
從英語學校的變裝活動,到百貨、主題樂園的主題派對,
萬聖節逐漸變成「十月最可愛」的全民盛事。
如今,不只巫婆和吸血鬼登場,
連 AI 機器人、虛擬角色也能加入派對,
一起展現數位時代的創意魔法!🤖✨
🕹️ AI也來搗蛋:讓人工智慧寫出萬聖節小遊戲!
AI 不只會講故事、畫南瓜,讓你看看人工智慧如何用創意詮釋萬聖節主題,
一起來體驗科技帶來的奇幻樂趣~🎮👻
👉 點這裡體驗 AI 打造的萬聖節互動遊戲:
https://gemini.google.com/share/b623e39ddfda
💡 AI小結論
萬聖節的故事告訴我們:
人類的創造力,能讓「怕鬼」的日子變成「玩鬼」的節日。
從古老的薩溫節到現代的 AI 小遊戲,
萬聖節不只是文化的演化,更是一場跨越時代的想像力派對!
使用工具:chatgpt、google Gemini
資料整理:南投縣政府計畫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