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投縣貓羅溪社區大學王如玉教師在「114年度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」選拔中榮獲「個人獎」獎項,王如玉教師長年深耕有機農業與永續教育,策劃堆肥箱、可食地景等行動,結合藝術與健康推廣農療食育。積極倡議公平農產價值與碳移除與教育,更創辦「珏如教育農場」,扶持弱勢參與農業實作,落實社會性農業理念。一畝田也能翻轉人生,王如玉教師以行動實踐農業永續獲社會教育貢獻獎肯定。
王如玉教師本身是生物產業管理暨經營研究所碩士,其運用所長自2012年起受聘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、東海大學、國立中興大學等多所大專院校擔任專業講師,並長期於南投縣貓羅溪、台中市屯區等社區大學推動友善農業與永續教育課程,授課主題涵蓋有機耕作、農業設施、農療應用、堆肥製作及食農素養等,至今累積超過35門課程,培育學員人次逾千,展現深厚教學與農業實作整合能力。
為倡議永續農業與社會創新,王老師持續推動「社會性農業」與「農療」理念,結合藝術、健康照護與環境教育設計創新課程,如綠照服務、醜蔬果推廣與農療活動。亦與通路企業(如家樂福)合作推動食育行動,協助在地農產走向國際,同時參與碳移除技術應用,其理念與實務推動深獲肯定,曾接受民視等媒體專訪。
因應農村高齡化與人才斷層,王老師創立「珏如教育農場」及「臺中市農事人才訓練發展協會」,多年來無償提供作為農業教育場域,支持多所大學及農會進行食農教育與青農培訓。同時無償培育中高齡轉業農業人才,協助其培養農業第二專長,推廣社會性農業與社會融合式教育,展現農業教育的公共價值,落實社會性農業理念。
綜觀其教學、社區實踐與政策倡議成果,均展現高度整合力與永續影響力,其於2025年榮獲中華永續農業協會頒發之【永續農法個人傑出事業獎】,實至名歸。王老師至今仍在農業永續領域著墨不停,更利用演講及授課機會,積極地跟更多人分享永續農業的精彩篇章,成為推動農業創新與社會共好的重要力量,足為實踐永續行動的社會優秀典範。
恭喜得獎人王如玉教師,運用本身的專業,照亮所有需要幫助的人,其在社會教育的卓越貢獻,成為社會最佳的典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