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個月的好齊來抱報-八月號,大家在最後小測驗的部分都答對了嗎~?
如果都答對了,那代表你的腦袋已具備了性別雷達!有著對性別的敏感度~
那這個月好齊就要帶大家來認識什麼是「性別友善環境」。
性別友善環境與職業性別刻板印象其實有著高度的關聯性,
早期建築師性別多半以男性居多,
在建造許多建築物、硬體設施或甚至是軟體設備,
常會直接使用男性視角、思維去構想/建置,
因而衍生出環境中的性別不平等。
舉最常見的例子,
也就是「廁所」來檢視性別友善或刻板印象,
從剛進入廁間入口的男女廁標誌顏色(八月號小測驗有提到!),
到內部的廁間數量,
*小知識* 依據研究顯示,男、女平均如廁時間, 女性所需的如廁時間是男性的2倍以上。 為解決女廁時常大排長龍, 內政部於95年修正《建築技術規則》, 屬「同時使用性質」如學校、電影院等男女廁數量比例不得低於1比5; 屬「分散使用性質」如辦公廳、餐廳等,為1比3, 但並未規範到舊有建築物。 |
以及親子廁所通常設置在女廁,
引出母親為家庭照顧者的刻板印象,也造成父親帶孩子時的不便;
再來是「性別友善廁所」存在的必要性,
尊重/包容每個性別,也要在建構設施設備時,考量到他們的不便之處,
強調無論男性、女性、中性或跨性別者都能自在的使用;
還有像是之前提過的月經議題,
除了廁所以外,在這個我們天天生活的大環境裡,
你還有想到什麼性別不平等的例子嗎?
從小小的廁所就能探討出許多性別觀點,
只要在同一件事裡,加入不同性別的看法,
並加以採納,就能使環境更佳的友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