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動與性別平等 好齊來抱報-114年二月號
年假期間,豐盛的年夜飯以及禮盒點心、零食,讓人胃口大開;也因為是難得的休假,許多人會鬆懈平時對於體重控制上的忌口,開始無止盡的進食,導致體重增加。
減重的方式除了飲食控制,也需要搭配運動來幫助效果提升;
看到這邊你一定會想:「運動跟性別平等到底有什麼關聯?」
本月好齊來抱報就帶大家來一探究竟~~
首先,從歷史上許多船難事件來看,女性罹難人數通常高於男性,其原因則是女性當時教育機會相對有限,尤其是在體育方面,顯現出女性缺乏游泳、生存技能訓練,導致面對此類狀況時無法應對。
對此引發了社會對女性教育的反思,特別是對體育、游泳等生存技能教育的關注。
其次,早期奧運會並未設有女性比賽項目,女性在運動參與上受到了很大限制。
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女性參與奧運的機會不斷增加,並且逐步擴展到各種運動項目中。
→1900年巴黎奧運會:
女性首次參加奧運會,女性運動員僅2.2%,並且只有5個項目對女性開放,分別為: 網球、帆船、槌球、馬術和高爾夫。
→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:
女性選手首次參加田徑比賽,雖然當時只參加了400米賽跑項目,但這標誌著女性在奧運會的地位逐漸提升。
→1960年羅馬奧運會:
女性選手首次參加游泳比賽。
→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:
女性參賽項目擴展,包括女子射箭、女子手球等。
這一時期,女性在奧運會中的地位逐漸穩固。
→2012年倫敦奧運會:
首次所有奧運項目都有女性選手參賽。
因為這些重要歷史時刻,終於在2024年巴黎奧運,男性和女性參賽比例各佔50%,成為史上第一屆實現男女運動員參賽人數完全均等的奧運。
至今雖然在生活中某些運動領域上還缺乏性別平等概念,但女性在奧運會中的參與度和影響力已經變得不可忽視,並且在越來越多運動中不斷突破紀錄和創造歷史,許多項目也進行了性別平衡改革。
▲本文「減重/運動」重點在於維持健康,在此提倡避免「美貌迷思」,錯誤觀念認為瘦即是美,然而身體樣態是多元的,只要不危害健康,美是有很多不同形態的。▲
延伸閱讀/資料參考:
https://project.cna.com.tw/cards/20240722-olympicgender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