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性平專區圖示

齊破曉 迎重陽


發佈日期:114/10/20

十月包含了「重陽節」,這個節日象徵社會對老年人的尊重與關懷。隨著社會的發展,我們開始意識到,尊重長輩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祝福與陪伴,更需要關注他們在不同性別身份下所面臨的多重挑戰。

特別是在性別平等成為社會共識的今天,重陽節也提供了一個契機,讓我們重新審視老年人群體中的性別不平等現象,並思考如何在敬老的同時推動真正的公平與包容。

 

老一輩普遍擁有較為傳統的性別角色觀念,這不僅塑造了他們的人生經歷,也影響了家庭內的權力分配。

女性長者由於長期承擔家庭照護責任,缺乏充足的經濟保障,成為弱勢群體;男性長者則面臨心理健康及社會孤立的挑戰,兩者皆需要政策上的性別敏感照護。

 

當我們在重陽節談論尊重與照顧長輩時,也應將視角拓展至老年人口內部的性別差異,理解他們在制度與文化中所承受的結構性不平等。

例如,目前的退休制度與社會福利多半以「有穩定職業經歷」為前提,卻未充分考量女性長者在家務與照顧工作中所付出的無償勞動,導致她們在年老後缺乏足夠的經濟保障與醫療資源,這些現象突顯了政策在性別意識上的不足。

同樣地,男性長者在傳統性別角色中往往被期待堅強、自立,卻因此忽視了他們在晚年可能面臨的情感孤立與心理健康問題。

隨著年齡增長、職場退場與人際圈縮小,男性長者的心理壓力與孤獨感有時反而更加嚴重,卻因社會對男性脆弱表現的不容忍,而缺乏適當的支持與照護。

 

此外,在倡議性別敏感的高齡照護時,也應將「多元性別長者」納入視野。

傳統政策與社會制度往往預設異性戀、二元性別的家庭結構,使得跨性別者、同性戀者、非二元性別者等,在照護、醫療與法律保障上面臨多重邊緣化。

許多多元性別長者因為早年遭受歧視與排斥,缺乏社會支持與經濟資源,加上晚年仍須隱藏身份、無法獲得尊重的照護環境,導致他們面臨更高的孤立與心理健康風險。

 

因此,當我們談論敬老與尊重時,不應忽略這些身處交織性壓迫中的群體,更應在政策、教育與服務體系中納入多元性別觀點,以實現真正的包容與公平。

 

敬老,不該只是對過去的禮讚,也應是對未來的承諾。

當我們重新看見老年生命中的性別差異與多重壓迫,才能從形式的關懷走向實質的平等。

願我們在每一次節日中,都能邁向更有意識的照顧社會,一個真正理解並尊重每位長者獨特存在的社會。

 

|CEDAW相關條文|

·第2條:國家義務

·第5條:消除性別刻板印象

·第11條:就業權的平等保障

·第12條:健康權

·第13條:經濟與社會生活

·一般性建議第27號:高齡婦女權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