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花"齊"放 好齊來抱報-114年九月號
九月有兩個值得致敬的日子,分別是9月3日的軍人節,以及9月28日的教師節。
當你想到「軍人」或「老師」時,腦海中是否浮現出某種性別的形象?
例如,軍人=男性、教師=女性……
如果有,這並不是沒有原因,而是一種我們在日常中難以察覺,卻深植於社會文化中的「職業性別刻板印象」。
從小到大,我們在電視劇、廣告、繪本甚至家庭對話中,接收了大量關於職業與性別的暗示。
例如:男性是醫生、工程師、司機、警察;女性是護士、老師、空服員、教保員。
久而久之,這些角色就像被「分配」好一樣,自動出現在我們的想像中。
而這樣的想像,不只是影響觀感,更會悄悄影響我們的選擇與行動。
當性別與職業衝突時
-男性投入幼教、護理等照護類型工作時,社會常投以異樣眼光,甚至質疑他們的動機與能力。
-女性想報考消防員、技術人員,常被質疑「你真的行嗎?」
-多元性別者,則常在應徵時就已被職場無聲無息地排除在外。
當一個人「不像傳統上該從事這份工作的人」,往往就會面對更多的阻礙與懷疑,這些不是來自他們的能力,而是來自社會對性別的預設立場。
在社會快速變動的今天,職業的本質也正在轉變。不論是育兒、護理、教育、科技、建設、國防……等這些工作都需要多元的視角與人力投入,不應再被性別劃分界線。
能力與熱情,才該是選擇職業的關鍵。
我們或許無法立刻消除所有刻板印象,但可以從日常開始:
l以平常心看待每一種職涯選擇,不因性別而投以異樣眼光。
l教育現場避免灌輸「男生比較適合XX」、「女生應該從事OO」的語言。
l鼓勵孩子探索各種興趣,不將夢想限制在「適合的性別」中。
讓未來的孩子能自由地選擇他們熱愛的職業,不再被性別預設擋在門外。
在這個向工作者致敬的九月,也讓我們反思:
當性別不再決定職業,職場才能真正百花齊放。
|CEDAW相關條文|
·第2條:國家義務
·第5條:消除性別刻板印象
·第10條:教育領域中的平等
·第11條:就業權的平等保障